第348章 為了和平?
關燈
小
中
大
第348章 為了和平?
“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幹戈之役。”
“朔、易無覆匹馬之蹤,六十年矣!”
“這是《漢書·匈奴傳》之中所記載,自您遠赴匈奴之後,維護了漢匈之間的友好和睦,至少為兩國之間爭取到了近六十年的邊境和平。”
“如此,我便無憾了!”王昭君喃喃自語,在知道自己的和親能為國家帶來半個世紀的和平之時,那一分遠離故土的傷感也漸漸消彌。
王昭君:多謝喬姑娘!
王昭君發自內心的感謝,正如喬姑娘所說,她的和親是有意義的,她的遠離故土是有價值的。
既是如此,那還有什麽好後悔的呢?
她的目光再度凝望向了直播間之中,今天她的問題很好回答,想來這直播很快便要結束。
可隨即,她含笑的雙眸瞬間僵硬,無他,只因為直播間中因為昭君出塞這四個字,再度沸騰:
大明朱棣:漢孝武帝傾全國之力打垮匈奴,就是為了後世子孫能夠世代平安,重拾當年漢高祖不得不用女子和親來換取和平的尊嚴,只可惜,大漢終其一朝,也未能擺脫和親的命運!
大明朱見深:太宗陛下說得極是,哪怕是被遼夏按著打的弱宋,都沒有為了和平而將公主遠嫁,強如漢唐這般的盛世王朝,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將國家太平放諸到一個弱女子身上!
大宋趙匡胤:……..
大宋所有皇帝:………
被遼夏按著打的弱宋?
所有大宋皇帝全都面露便秘之色,想要為自己解釋一二,卻又無從解釋,這話雖是直白,可卻是事實!
趙匡胤強忍著屈辱,思索片刻方才回覆道:明皇所言,漢孝武帝舉全國之力討伐匈奴,可實際上也只是將匈奴趕往漠北深處,並未全部殲滅,匈奴鐵騎縱橫漠北,只需數十年,便可卷土重來,此舉,並非難事。
大宋趙禎:沒錯,昭宣時期,匈奴雖然已被強制分化,但仍是大漢朝邊境不可忽視的敵軍,漢朝皇帝以和親方式拉攏一方,打壓一方,何嘗不是壓制匈奴再犯邊境的手段?
大清玄燁:公主和親是為政治聯姻,是身系一國之和平,明皇如此言語,豈不是傷了漢唐兩朝之心?
大清弘歷:聖祖爺所言極是,你大明不願意派遣公主和親,是你大明之事,如何要站自己之立場,來評價其他王朝的是非功過?
大唐李二:……..
這啥意思?
漢唐兩朝?
他大唐也派了公主和親?
這不能吧?
喬姑娘曾說過在他的治下,被後世稱之為貞觀之治,如此盛治,理應海清河晏,天下太平,怎會如大漢朝一般,做出派遣公主和親異族這等窩囊之事!
不過,在他看來,若政治聯姻能夠換來兩國和平,犧牲一個女子,要比犧牲那些邊境線上無數將士與百姓的鮮血要劃算得多。
更何況,女子和親異族,又不是去送死,無非是生活習俗不同罷了,李二想不通,這等以小利而換大和之事,那些明朝皇帝為何反應如此之大?
真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公主,派遣一個宗室女兒不就得了?
而劉徹看著後世王朝針對和親公主一事進行討論,面子上也有些掛不住,當年高祖皇帝被圍困於白登之時,大漢朝便一直只能屈尊於匈奴之威。
為了保得家國一時和平,和親公主遠嫁匈奴更是尋常易見之事,他雖然覺得懊惱,但也認同後世明皇所說,一時的屈服是無奈為之。
但既然後世記載中,他這一朝,傾全國之力打退匈奴,就是為了讓大漢朝真正的站立起來。
可他的後世子孫,又為何還會再有此和親來換取和平之舉?
大漢劉徹:敢問喬姑娘,你方才所說的,昭君出塞,是發生在我大漢時期?
是了,只有他大漢時期最主力的敵人是匈奴。
其他王朝對戰的主力敵人皆是不同異族。
“武帝陛下所言不錯,昭君出塞,確實是發生在大漢朝時期,而且還是在武帝陛下之後的第三代皇帝執政時期。”
“但這一次的和親,與以往大漢朝為了邊境和平而被動和親的原因不同,雖然說在武帝陛下時期,舉全國之力討伐匈奴,所以到了元帝時期,匈奴已經不占上峰。”
“並且因為大漢朝的持續性打擊,匈奴內部也發生了急劇性的變化,那就是內部分裂,甚至一度出現了五單於並立的局面,再經過不斷的爭鬥,最終分裂成了南北兩部。”
“數年之後,南匈奴的首領呼韓邪單於和北匈奴郅支單於這對兄弟之間展開了一場大戰,南匈奴以失敗告終。”
“失敗之後的南匈奴於是向漢朝稱臣歸附,從此成為了大漢天子的臣子。”
“呼韓邪單於隨後親自到漢庭朝拜,為了能進一步獲得大漢朝的支持,自請為婿,求娶大漢公主。”
“所以,昭君出塞的和親之舉,屬於大漢朝對於南匈奴呼韓邪所部自願稱臣的一種恩賜,與以往為了討好匈奴,不使其發動戰爭而被迫和親,還是有區別的。”
大漢劉徹:原來如此,多謝喬姑娘!
“但是,”喬安的聲音繼續傳來,“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要為那些和親公主說幾句話。”
“可能你們覺得,不過是犧牲一個女子而已,能為了一國之和平委曲求全,遠嫁匈奴,是她的榮幸。”
“可在我們後世看來,將維護國家和平的重擔,押在一個弱女子的身上,用她一生的幸福來換取國家數十年的安穩,至少對於那個女子來說,是一件十分悲慘的事情。”
“雖然我們對於昭君主動要求和親匈奴,為漢匈兩國爭取短暫和平的行為十分讚賞,並為之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
“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和親之後的生活究竟有多難過,只有她自己才會知道。”
“世人只記得和親公主遠嫁異族的殊榮與尊貴,抑或是她們主動犧牲的美好品德,但她們的人生之悲慘,不是史書上那三言兩語便可以道明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幹戈之役。”
“朔、易無覆匹馬之蹤,六十年矣!”
“這是《漢書·匈奴傳》之中所記載,自您遠赴匈奴之後,維護了漢匈之間的友好和睦,至少為兩國之間爭取到了近六十年的邊境和平。”
“如此,我便無憾了!”王昭君喃喃自語,在知道自己的和親能為國家帶來半個世紀的和平之時,那一分遠離故土的傷感也漸漸消彌。
王昭君:多謝喬姑娘!
王昭君發自內心的感謝,正如喬姑娘所說,她的和親是有意義的,她的遠離故土是有價值的。
既是如此,那還有什麽好後悔的呢?
她的目光再度凝望向了直播間之中,今天她的問題很好回答,想來這直播很快便要結束。
可隨即,她含笑的雙眸瞬間僵硬,無他,只因為直播間中因為昭君出塞這四個字,再度沸騰:
大明朱棣:漢孝武帝傾全國之力打垮匈奴,就是為了後世子孫能夠世代平安,重拾當年漢高祖不得不用女子和親來換取和平的尊嚴,只可惜,大漢終其一朝,也未能擺脫和親的命運!
大明朱見深:太宗陛下說得極是,哪怕是被遼夏按著打的弱宋,都沒有為了和平而將公主遠嫁,強如漢唐這般的盛世王朝,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將國家太平放諸到一個弱女子身上!
大宋趙匡胤:……..
大宋所有皇帝:………
被遼夏按著打的弱宋?
所有大宋皇帝全都面露便秘之色,想要為自己解釋一二,卻又無從解釋,這話雖是直白,可卻是事實!
趙匡胤強忍著屈辱,思索片刻方才回覆道:明皇所言,漢孝武帝舉全國之力討伐匈奴,可實際上也只是將匈奴趕往漠北深處,並未全部殲滅,匈奴鐵騎縱橫漠北,只需數十年,便可卷土重來,此舉,並非難事。
大宋趙禎:沒錯,昭宣時期,匈奴雖然已被強制分化,但仍是大漢朝邊境不可忽視的敵軍,漢朝皇帝以和親方式拉攏一方,打壓一方,何嘗不是壓制匈奴再犯邊境的手段?
大清玄燁:公主和親是為政治聯姻,是身系一國之和平,明皇如此言語,豈不是傷了漢唐兩朝之心?
大清弘歷:聖祖爺所言極是,你大明不願意派遣公主和親,是你大明之事,如何要站自己之立場,來評價其他王朝的是非功過?
大唐李二:……..
這啥意思?
漢唐兩朝?
他大唐也派了公主和親?
這不能吧?
喬姑娘曾說過在他的治下,被後世稱之為貞觀之治,如此盛治,理應海清河晏,天下太平,怎會如大漢朝一般,做出派遣公主和親異族這等窩囊之事!
不過,在他看來,若政治聯姻能夠換來兩國和平,犧牲一個女子,要比犧牲那些邊境線上無數將士與百姓的鮮血要劃算得多。
更何況,女子和親異族,又不是去送死,無非是生活習俗不同罷了,李二想不通,這等以小利而換大和之事,那些明朝皇帝為何反應如此之大?
真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公主,派遣一個宗室女兒不就得了?
而劉徹看著後世王朝針對和親公主一事進行討論,面子上也有些掛不住,當年高祖皇帝被圍困於白登之時,大漢朝便一直只能屈尊於匈奴之威。
為了保得家國一時和平,和親公主遠嫁匈奴更是尋常易見之事,他雖然覺得懊惱,但也認同後世明皇所說,一時的屈服是無奈為之。
但既然後世記載中,他這一朝,傾全國之力打退匈奴,就是為了讓大漢朝真正的站立起來。
可他的後世子孫,又為何還會再有此和親來換取和平之舉?
大漢劉徹:敢問喬姑娘,你方才所說的,昭君出塞,是發生在我大漢時期?
是了,只有他大漢時期最主力的敵人是匈奴。
其他王朝對戰的主力敵人皆是不同異族。
“武帝陛下所言不錯,昭君出塞,確實是發生在大漢朝時期,而且還是在武帝陛下之後的第三代皇帝執政時期。”
“但這一次的和親,與以往大漢朝為了邊境和平而被動和親的原因不同,雖然說在武帝陛下時期,舉全國之力討伐匈奴,所以到了元帝時期,匈奴已經不占上峰。”
“並且因為大漢朝的持續性打擊,匈奴內部也發生了急劇性的變化,那就是內部分裂,甚至一度出現了五單於並立的局面,再經過不斷的爭鬥,最終分裂成了南北兩部。”
“數年之後,南匈奴的首領呼韓邪單於和北匈奴郅支單於這對兄弟之間展開了一場大戰,南匈奴以失敗告終。”
“失敗之後的南匈奴於是向漢朝稱臣歸附,從此成為了大漢天子的臣子。”
“呼韓邪單於隨後親自到漢庭朝拜,為了能進一步獲得大漢朝的支持,自請為婿,求娶大漢公主。”
“所以,昭君出塞的和親之舉,屬於大漢朝對於南匈奴呼韓邪所部自願稱臣的一種恩賜,與以往為了討好匈奴,不使其發動戰爭而被迫和親,還是有區別的。”
大漢劉徹:原來如此,多謝喬姑娘!
“但是,”喬安的聲音繼續傳來,“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要為那些和親公主說幾句話。”
“可能你們覺得,不過是犧牲一個女子而已,能為了一國之和平委曲求全,遠嫁匈奴,是她的榮幸。”
“可在我們後世看來,將維護國家和平的重擔,押在一個弱女子的身上,用她一生的幸福來換取國家數十年的安穩,至少對於那個女子來說,是一件十分悲慘的事情。”
“雖然我們對於昭君主動要求和親匈奴,為漢匈兩國爭取短暫和平的行為十分讚賞,並為之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
“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和親之後的生活究竟有多難過,只有她自己才會知道。”
“世人只記得和親公主遠嫁異族的殊榮與尊貴,抑或是她們主動犧牲的美好品德,但她們的人生之悲慘,不是史書上那三言兩語便可以道明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